2010年2月19日星期五

带你走进北京“蚁族”生活现状

他们生于“80”后,不同于一般的“青年农民工”“流动人口”,也不同于先前的“北漂族”“校漂族”。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工 作,他们经常处于失业、半失业的困境; 他们主要聚居于城乡结合部的“聚居村”,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在国内城市有过百万之众.
尽管现实如蚁,梦想成蝶,他们依然在城中苦打苦,在都市里漂泊,在漂泊中奋斗,又在奋斗中迷茫…

唐家岭的一天


“蚁族”最头疼的一个问题——交通!!这就是车站,将近几万人每天早上从这里上车。这里有十多条公交路线,可每辆车开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是人满为患。想挤上去么?
清晨起雾了,唐家岭听不到一声鸡叫,倒是哐哐啷啷的公交车叫醒了北京海淀区北五环外这个不起眼的村庄。7点后,巷口不断拥出一群群脚步匆匆的年轻 人。破旧的公交车准时进村,一停下立马陷入人群包围,站在门口的售票员一边用力将人往车门里塞,一边高声嚷着“再挤挤,再挤挤。”同时,出村公路上,那些 没挤上公交的人,有的三五成群地步行上班,还有一些则骑着自行车直往村外冲刺。

传说中“世界上最壮观的挤车场景”: 唐家岭位于北五环,正常上班都会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左右,而这么多人每天早上都在等待到本站时满满的车,每辆车平均能再上四五个人,而且下面有专门配备的人把上车人往门里推,要不然车门关不上啊!
唐家岭的一天开始了,这个村庄的住民奔向了主城,为着衣食,为了理想。他们不是农民工,而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
 2008年初,北京大学博 士后廉思着手对这一特殊人群进行研究。一年后,廉思和他的调查小组拿出了一份厚厚的调研报告。他们将栖居在北京唐家岭、小月河、马连洼等地的低收入大学生 群体,称之为“蚁族”, 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其实,目前在上海、广州、西安、武汉等其他几个高校云集的大城市,也都同样存在大量“蚁族”,主要分布在城乡接合部, 大多从事销售、文员、电脑编程、保险营销等工作,全国“蚁族”总规模则预计在百万以上。

这就是唐家岭的路,每当雨雪过后,走在路上鞋都会很脏,夏天雨水大的时候,如果穿的不是拖鞋或者凉鞋,就要在脚上套上个塑料袋。
“要是半小时之内的路程,我通常都不坐车,走着去”,来自湖北的刘成良没出门,窝在303公寓专心誊改他的创业计划。他与村里人基本上没什么联系,“除了房租和水票”。据唐家岭村统计,该村村民只有3000多人,而前来租房的大学生却多达4万—5万人。
上午9点过后,唐家岭又暂时恢复几分北方村落的面貌。有狗从正街破烂的街面上不紧不慢地跑过,一个骑自行车的小贩响着铃铛慢慢驶过。偶尔透过街角还没正式开张的餐馆窗户,有时可以看到三两个迟起的年青人,衣着整洁干净地从窗下走过。休息时,这些年青人最常去的地方是网吧。
晚上7点后,当晚是平安夜,唐家岭街头魔法似摆出了好多盛装的水果摊。下班的年青人开始返村,不少人停在水果摊前饶有兴致地挑选苹果,小贩们吆喝得更起劲了。
已近22时,刘成良搭上一辆公交,打算连夜给女朋友送一个苹果去,“平安夜一定要吃苹果,并许一个愿,会很灵的”。

北京蚁族的现实版蜗居生活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