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日星期四

百花深处有暗香 北京秘境的那些隐秘事

悠悠北京古城,3000多年的历史都镌刻在古老的一砖一瓦、一街一巷中,想听它们的故事,你只 有身临其境,带着点儿考古学家的敬业精神,像大侦探似地钻研细节。如果有看不清道不明的,就去求教于胡同口的大爷大妈们,书上可能都没有的历史在他们那里 是如数家珍般的传奇小故事,绝对让你印象深刻,如沐暖阳。
  • 法源寺

北京最老的寺院
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刹 - 法源寺
李敖笔下的传奇之地
很多人知道法源寺的名字是从多年前李敖的那部小说《北京法源寺》,虽然他在写成这部作品之前并未到过法源寺,但它还是为李敖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荣誉。其实即使是在北京居住多年的人,多数对法源寺也只是闻其名而已,更不知它正是北京最古老的寺院所在。
穿过北京最有名的回民聚居地牛街,一路都是卖牛羊肉和爆肚的小店,散发着南城特有的味道。法源寺就在一条小巷中,如果找不到的话随便问问身边的 路人,没有人不知道。走到寺门前,发现这里的规模比想象中大,门口两座石狮中规中矩,看不出历经1300多年满目疮痍的感觉。买门票(5元)后走进院内, 即使是现在的寒冬季节,也感觉不到一点儿萧瑟,宏伟严整的大殿前供奉着香炉,香火旺盛,大殿周围都是参天古树,肃穆而古朴。
从结构上说,法源寺坐北朝南,六院七进,最主要的天王殿内供奉着明代制作的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铜像,十分珍贵。另外,最后一座大殿——卧佛殿里“躺”着的明代木雕佛像长约10米,是北京最大的木雕卧佛,是为寺中又一宝。
法源寺最负盛名的,并不是庙宇本身,而是那一片花开似海的丁香
往事尘封 丁香依旧
游法源寺的最佳时间是春末夏初,因为每到此时这里的前庭后院丁香盛开,香飘十里。正因为此,法源寺的丁香与崇效寺牡丹、恭王府海棠一起并称京畿 三大花事。这里不仅丁香数量众多,据说品种也涵盖了国产紫丁香、白丁香以及传说中郑和下西洋时从南洋马鲁古群岛带回来的洋丁香,叶片、花瓣与香气都独一无 二。赏花吟诗,历来是文人雅士所爱。每年此间到法源寺赏丁香吟诗唱和者很多,尤以清代为盛,当时赫赫有名的纪晓岚、黄景仁、龚自珍和名噪一时的宣南诗社, 都曾在这里写就名作。1914年,著名诗人王闿运曾在这里发起举办过百人赏丁香诗会。1924年,诗人徐志摩还曾陪同印度诗人泰戈尔来此赏丁香。此时此 刻,虽然丁香未开,但寺院内形态各异的植物姿态仍然耐人寻味,除了苍松翠柏、银杏丁香外,国宝级的元代白皮松、清代文官果,乾隆种植的两株西府海棠,值得 停下来慢慢体味。
悬于法源寺大雄宝殿门楣的乾隆皇帝御书“法海真源”
秘境有秘史
法源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哀悼北征辽东的阵亡将士,诏令在此立寺纪念,但未能如愿。直到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 (696年)才完成工程,赐名“悯忠寺”。清代,雍正帝将此寺更名为法源寺,后乾隆皇帝御书“法海真源”,道出法源寺真名的涵义,此匾额悬于大雄宝殿门楣 至今。李敖的第一篇长篇小说《北京法源寺》就是以这座古刹为背景的,此前李敖虽然从未去过法源寺,但“悯忠”二字给了他创作的空间,这篇小说以此为基调, 再现了百日维新后谭嗣同英勇就义的过程。
教子胡同那家爆肚歪,附近就数他人多。号称做“八种”爆肚,牛羊都有,里面爆肚种类之全保准你既没听过也没见过
歇歇脚
法源寺所在的教子胡同西口有一家爆肚歪,里面爆肚种类之全保准你既没听过也没见过。肚领、散丹、肚仁、百叶等爆得一点儿腥膻味儿都没有,火候正 好,小料另算钱。清真炒菜也很地道。其实如果好清真美食这口儿,这一带满街都是这种小店,什么羊杂、牛杂、糖火烧、炸糕,都是好吃不贵。
地址:西城区法源寺前街7号(教子胡同南端)
  • 袁公祠

几被遗忘的古迹
袁公祠墓 -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在闹市中默默沉寂
袁公祠墓藏匿在崇文门东花市南里东区居民区内,真的很难寻。这里门票仅2元,另简介也是2元一份。小小院落干净、寂静,除了我全然不见其他游人 踪迹,看门大爷说平日里最多也就来仨俩人甚至没人。祠院内有三间房,祠堂正厅,中央供着袁公像,两侧是袁崇焕的遗作《边中送别》的名句:“杖策必因图雪 耻,横戈原不为封侯”。正堂左边镶有袁公的真迹碑刻:听雨,一代英雄也是有这如此雅兴和细腻的一面,观其字如见人,行笔苍劲有力。东、西偏房室内陈设也很 简单,展览了一些器皿、刀枪兵刃和少量图片。“有明袁大将军墓”就在正厅后,小小的坟冢,跟这位千古江山英雄的丰功伟绩来比,真的有点寒酸……
信守诺言几百年,佘家守墓似神话
秘境有秘史
在袁公被“磔弃西市”后,没人敢为他收尸。有一佘姓义士,深夜盗走袁督师的头颅,隐蔽地埋葬起来,并决定世代为袁崇焕守墓,并命后人不许回南 方,从此后再也不许做官。后来清乾隆皇帝在批阅明史时,为袁公的忠烈所震撼,下诏为袁崇焕平反,并正式修袁公祠墓。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由于广东义园 要迁到城外郊区,袁墓也在其中,后经当时的著名爱国人士叶恭绰、李济深、章士钊等联名上书毛泽东,吁请保护。几经周折,袁墓及祠堂才保存下来。其墓虽在 “文革”期间遭红卫兵无情毁坏,然而终在四人帮覆灭后得以重建。
出了袁崇焕祠庙所在的小区,对面的老邻居家常菜就是地道实惠的代表,还能在这儿见到京城里失传很久的传统平民美食——麻酱糖饼,分量大得惊人
歇歇脚
附近的消费场所还不少,东花市南里东区12号也就是鼎新大厦后面的“百年老厨”是家新开的川味餐馆,里面的点菜单让人耳目一新,每桌都有一个电 子触屏,想吃什么不用叫服务员就能下单。红焖牛肉、香辣梭边鱼以及特色馋嘴蛙都是这里的特色菜式,价格小贵。往外走到广渠门内大街路旁有个“福顺居”,北 京口味,菜的口感地道。若想去小资点的地方,那就去“花舍咖啡”店,环境较好,人也不多,从袁公祠往东走出来后是白桥大街,路的东面即是。
地址:东城区广渠门内东花市斜街52号
地址:西城区黑窑厂街10-16号
  • 三圣庵

抹不去的京味
三圣庵:我在城南守候千年良缘
南城风味
三圣庵深处北京南城陶然亭北,初到这里,周遭热闹的氛围和安静的三圣庵有着明显的对比。这里有着南城特有的风格,飘着油饼油条炸糕的味儿,虽然那应景儿的鸽子哨并没有回响耳边,然而你会发现只有在南城有很多东西还是没有变。
三圣庵后院里有一个“燕京八景外一景”的姻缘树,高大的槐树上挂满了红红的丝线,远道来此求姻缘者络绎不绝,而此古槐树枝上经年悬挂的红丝线不下三千
姻缘树一线牵
三圣庵和传统的寺院在格式上有很大区别,坐东朝西真是挺特殊。现在的三圣庵前院被改建成了一个素食餐厅和茶室,名为“菩提缘”。主要是一些素食,当然也有荤型素菜。现在暂停营业。三圣庵后院里有一个姻缘树,高大的槐树上挂满了红红的丝线,可见来此求姻缘的人还真不少。
三圣庵始建于1000多年前,是用于供奉西方三圣的尼姑庵,现在,三圣庵的前院是素餐厅和茶室,以“菩提缘”为主题
秘境有秘史
三圣庵始建于1000多年前,是用于供奉西方三圣的尼姑庵,故名三圣庵。这里在前后殿供奉着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等。庵中的姻缘树据 史记是三圣庵一位德高望重的师太种的。明万历年间,成阳公主由于不能和自己心爱的人成婚,因此在三圣庵出家,后种下此树以寄相思。
陶然亭路与黑窑厂街交汇路口有连锁餐厅青年餐厅
歇歇脚
离三圣庵最近的当然就是陶然亭,只是如今树叶已落,划船也不行了。不过在公园里散散步也很好。陶然亭里的慈悲庵也是曾经见证中国革命的地方,毛 主席在此工作过,还在门前的槐树下留过影。如果说吃饭的地方,附近都是一些小吃店,陶然亭路与黑窑厂街交汇路口有连锁餐厅青年餐厅。喜欢逛胡同的可以走到 虎坊路永安路一带,再往北穿过珠市口大街直奔大栅栏。
  • 玲珑塔 塔玲珑

西八里庄玲珑塔,四百余年慧根不灭
宝塔仍然挺拔秀丽
玲珑塔的声名远播,与不少北京人从小就听的那段《玲珑塔》绕口令不无关系:“玲珑塔来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一层。一张高桌四条腿,一个和尚一本 经……”航天桥往西穿过西八里庄桥,我徒步来到玲珑塔下,眼下的玲珑塔绝没有了绕口令中辉煌的景致,倒确实是一座精美无比的宝塔。玲珑塔为密檐实心砖塔, 塔为八角13层,没有阶梯也不能攀登。基座和塔身的雕刻,能很明显看出明代超凡脱俗的美学意蕴。历经几百年的时光洗磨,现在塔身有些砖零瓦断,上面的雕像 大都面迹模糊,斑驳脱落,但看上去它依然挺拔秀丽、精巧华美。塔上13层密檐檐角原先挂有塔铃3000多枚,据附近老居民讲,早年间还能听到塔铃“叮叮” 之声。风一吹,塔铃随即作响。如今塔铃都已散失,在风中听塔铃的美妙,也只能留在老居民的记忆中了。
如今“慈寿九莲”的故地成了以玲珑塔为中心的免费街心公园——玲珑公园
市民的免费休闲公园
上世纪50年代,玲珑塔被定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来玲珑塔所在之地也被辟为海淀区免费的公园:玲珑公园。与车来车往的蓝靛厂南路 相邻,这里实在是个闹中取静之地。春夏里这里是繁华树海,而秋冬即使没有花香,即使银杏叶枯落满地,玲珑公园也从不缺乏人气。老人唱歌、练太极,少年习街 舞,小孩蹒跚学步,这里成为了附近居民散步休闲的后花园。值得一提的是,公园最南端是巧夺天工的古塔,而与之遥相相望的是最北边的火车头,也是个历史遗留 之物,它所在位置也被称之为火车头广场,是不少婚纱摄影的免费道具。
玲珑塔为八角十三层实心砖塔,高约50米,是仿照现在西二环附近的天宁寺辽塔修建的。塔基上有40个小佛龛,刻有人物200多个,别看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如今还是依稀可辨
秘境有秘史
玲珑塔,又名永安寿塔,俗称玲珑塔,是原慈寿寺遗物。它始建于1576年,是明朝万历皇帝的生母慈圣皇太后所建。最初慈圣皇太后修建慈寿寺是为 了给丈夫隆庆皇帝祈求冥祉,为给儿子万历皇帝祈求子嗣和祝福长寿的。皇太后姓李,出身卑微,为提高自己身份,皇太后声称自己梦中得到九莲菩萨授经,醒来后 竟能追忆梦中所学经文且一字不差,她就将《九莲经》录入大藏,因此也被视为“九莲菩萨”转生。皇太后遍查藏典、寺院佛像,竟无梦中所见九首莲花菩萨,于是 在修建的慈寿寺中,还建了一座九莲阁,阁中供奉九莲菩萨。慈寿寺建成后,万历皇帝为了向母亲祝贺,赐寺名“慈寿”并要张居正撰写建寺碑文。慈寿寺原来建有 天王殿、鼓楼、钟楼、永安万寿塔、延寿宝殿、宁安阁等一系列建筑。其中宁安阁匾额为皇太后手书,后殿内供奉九莲菩萨像。清朝年间的一场大火,将寺内建筑全 部烧毁,只留下现今的一座砖塔,这就是玲珑塔。
距离玲珑塔一街之遥的天外天饭庄。 透着老北京的味道。拿手的都是京味名吃,除了招牌菜烤鸭外,溜肉片和酱烧排骨也不赖,味道甚至透着些许官府菜的正宗
歇歇脚
玲珑塔最南端的小巷子有不少店铺,不过多为饺子馆、早点铺以及小商店,没有特别显眼突出的地方。反倒是与塔一街之隔的北洼路有不少餐馆。如“阳坊胜 利涮羊肉”, 地道的涮羊肉,采用原始的炭火和传统的铜锅,羊肉很鲜嫩美味,火烧和羊杂汤是最大的特色,羊杂汤尤其令人念念不忘,不过环境一般。与之相邻的是“喜洋洋老 北京四季涮肉”,是家不错的小店,主要经营涮肉、烤肉、火锅为主,具有老北京风味,关键是性价比高。若想快餐,可以选择马路对面的 “乔氏刀削面”,门脸很小,环境一般,但刀削面做得真不赖,也很地道。精神食粮这儿也不缺乏,中国书画院就坐落在八里庄东。而如今这个在当今画坛举足轻重 的机构,推出了免费看展览的活动。只要您喜欢艺术,喜欢书画,来这里随便就可以与许多名家或新秀的作品来个零距离接触。
地址:海淀区玉渊潭乡西八里庄
  • 醇亲王南府

著名的鲍家街43号

醇亲王南府:龙颜再现 余音犹在
王府气质犹存
醇亲王南府在中央音乐学院后身,看地图在鲍家街,当年汪峰组过一个乐队叫鲍家街43号,就是以中央音乐学院的门牌号命名的。现在的王府摇身变成了少年宫和居委会的所在地,然而向高高的院墙里望去,豪门气质跃入眼帘。
走进醇亲王南府,那块汉白玉的石碑上写着这里的来龙去脉。往里走不远是正殿,西面是戏台,高大的墙面上有一些醇亲王府的史记。现在每个殿都改成了教室或是办公室,朗朗的读书声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成了这里的标志。
醇亲王府“龙脉”旺盛,还非一般的王府,是潜龙邸,光绪皇帝当年就出生在这里,就是戏台隔壁那间"槐荫斋"
秘境有秘史
说起这座南府的历史可真是悠长,清朝初年,此处为“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克勤郡王岳托第三子、贝勒喀尔楚珲的宅第。至咸丰九年,咸丰帝将其赐给了赫赫有名醇亲王奕譞。
奕譞是光绪皇帝生父。光绪帝登基后,光绪十六年奕譞去世,太平湖的醇亲王府前半部改建为醇亲王祠,后半部仍作“潜龙邸”。潜龙邸就是清代的太子 如果登基,原来的住所不能成为后代皇帝居所,需挪作他用。著名的雍和宫曾住的就是雍正皇帝。因此,雍和宫也算是北京一个著名的潜龙邸了。
醇亲王南府与学校有着不解之缘,民国期间,曾经先后作为中华大学和民国大学的校舍使用。新中国成立后,分给了中央音乐学院和北京三十四中学使 用。醇亲王南府坐北朝南,内城西南角本有一个小湖,名为太平湖,湖水流入王府的水池中。现如今太平湖早已填平。原来,上世纪70年代前后为修建地铁和二环 路,不仅西南城墙、角楼被相继拆除,太平湖也被填埋。
辣厨娘的烤鱼足以和簋街分庭抗礼
歇歇脚
身处音乐学院旁的鲍家街一带自然少不了卖乐器的门店,不过和不远处南新华街的民乐、现代乐器为主不同的是,这儿的乐器行卖的也都是像钢琴这样远度重 洋而来、身价不菲的大家伙。所以在旧日的“潜龙邸”听完社区学校金声国乐团,或在旧日的醇亲王祠听过中央音乐学院乐团的仙乐飘飘后,想逛逛吃吃,又不想去 西单一线,不妨往闹市口方向走走,这里的消费一样透着文化味儿。
从鲍家街拐上闹市口北街,见天儿能看见一群人在老驴头门口排队,而他们追捧的对象则是从驴肉火烧的故乡——保定来的“驴火”,除了驴肉火烧和火锅, 这里的其他保定风味菜在京城也是独一份儿。再向前行,则是瓦岗寨和辣厨娘两家“山寨”本色鲜明的店,前者有关“缸”的美食值得一尝;后者的烤鱼足以和簋街 分庭抗礼,二姐兔丁也是保留菜目之一,只是分量略小。
喜欢淘衣服的mm可以去Donoratico达衣岩逛逛。这家主打意大利风格的店除了简约设计外,表现也还算厚道,不会像大商场一样先挂个巨贵的价签,然后再做出打折之举,而且最赞的是,他家的导购堪称业界达人,不是一味推荐贵的衣服,而是能给你比较中肯的建议。
地址:西城区鲍家街2号
  • 辅仁大学

辅仁大学:侯门再造,以文辅仁
溯源
时局变换,涛贝勒府易主罗马教廷
如果你看过电影版《手机》,一定对葛优扮演的严守一在大雪纷飞的夜晚,帮着电影学院女老师沈雪躲在古香古色的校门口,专逮夜不归宿女学生的那场戏印象深刻。而这场戏正是在后海旁的原辅仁大学拍摄的。 而这
如今说起辅仁大学,多数人会一头雾水。既然是大学,怎么高考报名表上没有?您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在民国时期,辅仁大学可是与北京大学、燕京 大学齐名的名牌院校。显赫一时,名人辈出。中国著名书法家、国学家启功先生便师出此门。新中国成立后,辅仁大学便与其他院校合并成为北京师范大学,也算是 北师大的前身之一。
不过,它并没落户于学府林立的海淀区,而是将校址选在了风景如画的后海。 如今想去辅仁大学一探究竟,只需沿着柳荫街前行,在路北看到一组中西合 璧的建筑便是,与大名鼎鼎的恭王府只一墙之隔。众所周知,什刹海是北京内城少有的水景地,在清朝时属于皇家禁区,只有王宫贵族才可在此建房,而一所大学怎 么能选址在此呢?这还得从辅仁大学的前身说起。
辅仁大学最早其实是晚清民国时大名鼎鼎的涛贝勒府。这位涛贝勒便是爱新觉罗载涛,他出身显赫,是醇亲王的第七子,光绪皇帝的亲弟弟,宣统皇帝的 亲叔叔。这座府邸便是他成年后,西太后钦赐给他的。别看不是王府,但由于涛贝勒的特殊身份,这座府邸的气派程度可想而知,整个贝勒府房屋多达400多间。
这位涛贝勒按今天的话来说,是一位很有个性的“富二代”,八旗子弟喜爱的京剧单弦,这位爷是样样精通,连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万春都曾向他拜 师学了三年。这位贝勒还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养马。当年的贝勒府,有近四分之一的面积本是马圈和驯马场。如今我们看到的辅仁大学楼房建筑,就是当年载涛和 张作霖赛马的地方,据说当年那一赛,涛贝勒一骑绝尘,令张大帅心服口服。
民国以后,载涛出任宗人府的最高长官——宗令。清朝灭亡后,很多皇族生计困顿。载涛为人正直善良,上任以来,想方设法周济穷苦的宗室贵族。但无 奈时局变换,到了上世纪20年代末,连他自己的生计都出现了问题。1925年,罗马教廷派要员来华,以16万现大洋永租涛贝勒府,筹建大学,辅仁大学的历 史由此拉开序幕。
辅仁大学地理位置图
辉煌
名家助阵,汲取中西文化精髓
罗马教廷赎买了涛贝勒府后,便在这座中国传统的府邸里开始孕育一所西洋教会主办的大学,由英敛之出任首任校长。说起这位校长,许多人可能并不熟 悉。但提起他的孙子英若诚,曾孙英达,可谓名声不小。英敛之在上世纪20年代便是国内重要的文化名人,经过他的努力,辅仁大学在短短两年内便初见规模。
1926年英敛之先生病逝,由陈垣接任校长之职。辅仁大学也由此迎来了它的辉煌期。陈垣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历史学家,而且对世界三大宗教都研究颇深,可谓学贯中西,启功先生便是其亲传弟子。
如今走进已挂着“北京师范大学”门牌的原辅仁大学,一座中国宫殿式的楼宇赫然在目,这座两层楼围合而成的封闭院落便是大学主楼,东南西北四角各 矗起一座三层角楼,整座建筑中轴线明确,完全对称,体现了中国皇宫庄重森严的气势。在主楼正立面上,还使用了许多中国古典建筑的细部做法,如汉白玉的须弥 座、红色雕花的木制窗框、大门墩柱上蹲伏的石狮等,构成了中国宫殿的缩影。这座当时由陈垣校长高薪聘请的美国建筑师墨菲的作品,之后被誉为旧京三大中西合 璧建筑之一。由于校园,特别是主楼后面的后花园景色太美,许多摄制组都把镜头瞄向了这里,从早期张贤亮出演的电影《在那遥远的地方》、葛优主演的电视剧 《最佳拍档》,到后来的电影《霸王别姬》、电视剧《还珠格格》和电影《云水谣》,都曾在这里取过景。因为剧组频繁造访这里,也给了这里的学生不少客串群众 演员,赚取外快的机会。
在校舍建设上的精心设计,也体现出了陈垣先生对辅仁大学的教学理念——并不完全接受五四运动激进的思想,而是更青睐中西合璧的观念。为使中西文 化能更好地融合,一方面,他鼓励学生学习外语。另一方面,当时辅仁大学神职人员很多,陈垣十分注重向他们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他曾在恭亲王府花园中创建了司 铎书院,专对年轻的中国神父进行传统历史文化知识的教育。每当春暖花开时,陈垣便采用传统文人饮酒作赋的形式,举行诗会,邀请青年神父参加,让他们接受中 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不仅如此,陈垣先生还以他的影响力,请来周作人、胡适、刘半农、朱光潜、沈尹默等一批著名学者来校任教。这样的用心良苦,使得辅仁的名 气在当时直追北大,跻身名校之列。在其短短的27年办学历史中,培养出了许多文化名人,知识分子。其中11人曾任中外科学院院士,包括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 也毕业于此,是当年远近闻名的辅仁校花。
辅仁大学遗址在后海一带,其后花园堪称北京最美的大学校园
秘境有秘史
抗战时期,北平惟一不挂日伪旗大学

好景不长,到了抗战时期,民国初年教育兴起的局面随着日寇的入侵,如同昙花一现般暗淡了下来。北大清华等学校都远走西南避祸,留下的人在北平组 织的伪北大、伪清华则乌烟瘴气,完全沦为了日本的奴化工具。此时惟有陈垣先生主持的辅仁大学,有着不同寻常的风范。日本攻陷徐州后,北平政府要求各学校组 织学生上街游行以表庆贺并悬挂日本国旗。陈垣接到命令后,召开全校大会宣布“辅仁照常上课,决不悬挂国旗庆祝游”。据后世者回忆,当时会场群情激奋,喊声 震天。整个抗战时期,辅仁大学在沦陷区孑然屹立,是北平唯一不悬日伪国旗,不读日伪所编旨在进行奴化教育的课本的高校。
陈垣先生从1927年担任辅仁大学校长,直至1952年院校调整,辅仁大学合并到北京师范大学,他继续担任北师大校长。而辅仁大学的历史,也随着院系的合并和陈垣先生的离职,定格在了那个特殊的历史瞬间。
辅仁大学旧址一箭之遥的便是著名的荷花市场及岸边驰名京城的酒吧餐饮区
歇歇脚
如今辅仁大学身处的后海地区,再也不是个拒人千里之外的皇家禁地。而是变成了北京头号的仿古商业区。距离辅仁大学旧址一箭之遥的便是著名的荷花 市场。岸边驰名京城的酒吧餐饮区,除了岳麓山庄、茶马古道这样的“老店”,更有甲丁坊等特色酒吧,虽然这里的价位不低,但还是有不少顾客慕名而来。据说是 因为这里的酒品品质一流,洋酒、啤酒、软饮、红酒四种酒分四家专业经销商分别进货。除去酒品,这里更是以演艺为主,除了乐队,还有花式调酒、变脸、现代民 乐、魔术表演等,绝对是个热火朝天的场所。
如果您觉得后海一带已太熟悉,那推荐您出了辅仁大学往西走,到安静幽深的定阜街上探寻更为原汁原味的老北京文化。这里街道格局没有太大变动,使 许多老店得以保存。如远近驰名的柳泉居总店就坐落于此,有着四百年的历史的柳泉居,可谓北京老字号里的元老。柳泉居集宫廷、山东、清真三大菜系精华为一 体,拿手名菜有金盅鸡、凤尾银耳、玲珑鲍鱼。这些地道的老北京菜,如今您只有在这里才能吃到。当然,这里也经营大众化饭菜。无论腰缠万贯的“大客”还是小 门小户的食客,都可以大摇大摆地步入柳泉居的店门,点上几样名菜,再来上店内自酿的黄酒,追忆一下老北京的故事。
正餐吃过,您还可以信步到不远的护国寺小吃店品尝几样小吃,不管是豌豆黄还是驴打滚,虽是平常的老北京吃食,但这里做出来的就是另一个味道,据店家说是有秘方保证,因此不同于隆福寺和锦芳小吃。不论此言真假,老店量大实惠的传统,可是一直保留至今。
地址:西城区定阜街1号
  • 奔海淀镇,探寻中关村前世

奔海淀镇,探寻中关村前世
京郊第一镇
50年前窗外河道捕鱼吃
在以缺水干燥著称的北京,“海淀”这个地名颇让人神往。冰心女士在回忆燕京大学旧事中曾提到,时任教授的夫妇俩经常出校门到海淀镇找馆子解馋, “店家隔着窗户从窗外的河道里捕鱼上来烧熟”。而翻看上世纪出版的北京地图,海淀镇一带的地名都是下洼子、大坑沿这些“水名”,可见这样的奢侈绝非痴人说 梦。“离着西直门20里,从明代以来海淀镇一直自给自足、自成一体,繁华程度不让城里。从三百年前的行宫、军机处,到一百年前的燕大、清华,堪称京郊第一 镇。”海淀区文化馆退休干部崔先生说,1958年成立的以教科文中心定位的海淀区,正是因区政府驻地海淀镇而得名。
但如今倘若评选最名不副实的车站名,“海淀”站得冠恐怕最无争议:从此站下车,却满目尽是“中关村”——中关村图书大厦、中关村e世界、中关村酒店、中关村购物广场。
“中关村,以前叫中官屯。就是海淀镇东边埋无名‘中官’——也就是太监的义地。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建中科院,为离北大、清华更近,也为降低建 设成本,才选在了这里。首任院长郭沫若嫌中官屯不雅,改叫中关村了。”从小在中关村地区长大的中科院子弟宋先生介绍说,那会儿的海淀镇都是好房子、大户人 家。清代专供宫内牛羊肉的“牛羊马家”昔日豪宅的名贵木料,被拆下来运到偏僻的郊区建清真寺去了。好在李莲英子侄、同仁堂乐家花园被保留了下来。“要是动 迁的话,费用海了去了。”
如今想要探寻中关村前世的海淀镇,只有问中关村西区步行广场旁的两棵挂着保护的红牌老树了,而陪伴了它们500年的老伙计——观音庙,早在 2001年的建设中灰飞烟灭。中关村购物广场旁按照昔日沿河御道的角度修建的斜街,也算是复刻回忆。只是这复刻的回忆就像一片云,没法子抓在现代人的手 里。
李莲英私宅变会所
李莲英私宅变会所
海淀教堂换新装
下洼子、大坑沿这些古老的海淀地名随着这里的水系一起蒸发了,旧日的善缘桥也变成了有名无实的善缘路。若说海淀镇唯一硕果仅存的原生态故地,只有彩和坊了。
彩和坊这个诗意的名字也是从“柴禾房”这样的俗名衍生而来的,而改名的理由自然也是住进了富贵人家。一片高楼包围之中的彩和坊路24号是四合院,当年极尽奢华,这便是昔日清代大太监李莲英的私宅——彩和坊。如今这里变作潮江春会所,不轻易对公众开放。
门两边磨砖对缝,鱼腮墙上有六角门簪,下置汉白玉石雕坐狮抱鼓石;倒座南房四间,东西配房各三间,中院门为垂花式,门上檐有两个方形垂花,在大 花上雕刻有无数小朵梅花,雕工精湛;进门东西有抄手游廊,通达东西厢房各三间,厅中硬木隔扇均安装那时罕见的玻璃;从东西旁门可达后院,满院奇峰异石。简 直比相声《夸住宅》里还要讲究!要问怎么那么讲究?这些东西都是当初修颐和园的“下脚料”,至于是下脚料还是上好料,还不是大总管一句话的事!
不过,一生伴君如伴虎的李莲英深知做人要低调的处事原则,出宫后他自己住在城里的小宅子,彩和坊的豪宅则让侄儿李瀛洲居住。相传民国年间,李瀛 洲娶民国部长王正堂之女,从城里往海淀过嫁妆,整整过了半天之久,可见其财势和气派之大。这位李少爷还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先驱之一,在宅中办起了《民生月 刊》社,如今尚存的二门内七间北房就是当时的编辑部,揭露社会上的种种弊端,很受当时中下阶层人士的欢迎。
彩和坊路24号院不远的7号也同样夺人眼球。顺着颇为后现代的建筑外观望上看,乳白方立柱和玻璃幕墙构建成诺亚方舟造型的顶上,“基督教堂”四 个亮红大字在周围写字楼华灯初上的映照下,显得颇为神秘。“别看是新建筑,它的历史可要追寻到70多年前了。”一位结束团契走出教堂的老教友称。这座基督 教海淀堂当年和咫尺之遥的燕京大学同出一门,从当年的司徒雷登、马约翰等大人物开始,多年来该教堂教友的构成一直以周边知识分子居多,而为了方便周边高校 的外籍教师和留学生,这里还有英语弥撒,在北京教堂里独一份。
直到2001年中关村拆迁改造,标志性的青灰色美式教会建筑才隐入了历史云河,直到2年前复堂。而如今,其现代的建筑构造和白色圣洁的气氛让这里成了北京最受追捧的婚礼举办场所之一。“除了周末都是做礼拜的,平时这儿结婚、拍婚纱照的比团契、祷告的还多。”
海淀镇的同仁堂乐家花园
同仁堂乐家花园
真正大观园
众所周知,右安门内有个大观园,但充其量是个影视景点。从某种意义上讲,海淀镇的同仁堂乐家花园才是真正的大观园,这还得从乐家花园源自礼亲王花园时候说起。
雍正七年(1729)设军机处,铁帽子王之首的礼亲王四世孙福彭,在第一届军机大臣中赫然在册。此时圆明园已成了夏日行宫,军机处在海淀设立办 事机构已不可缺少,礼亲王花园就这样诞生了。而这位福彭正是曹雪芹的亲表兄,在曹家身遭抄家罢官的厄运后,惟一能周济他的也就是这门姑表近亲了。曹雪芹在 这里生活了不短的时间,而礼亲王花园的原型也多少被写进了《红楼梦》。
坐落在今苏州街17号的这座“海淀大观园”,占地约50亩,呈南北走向长方形,分前中后三部,前厅建有主厅,为待客之所;中区为玉兰院,遍植玉兰牡丹,广建亭台水榭,为赏玩之所;后区为三座三合院,是昔日亲王及内眷的寝宫。
礼亲王花园到民国以后便改叫乐家花园了。辛亥革命后,铁帽子亲王管吃管喝的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三妻四妾、上百家丁的庞大开销却一点不能少,只好 找老朋友同仁堂乐家借。但亏空一日大过一日,借款数目也越来越大,最后一看还不上了:得,双手一拱,把王府花园送你算了。谁知后来礼亲王后人肠子都悔青 了:原来乐家接手后便着手修葺,在修正厅时发现夹皮墙中空,打开一看,好嘛!里面藏的全是珍宝,包括第一代礼亲王代善当年攻城夺关掠来的稀世奇珍。但既然 卖了也就不能反悔了,从此“穷了礼亲王,富了同仁堂”的笑柄,从海淀镇流传到了北京城。
不过,乐家接手后也没享几天清福,更多的时间是被官府和军阀所占用:它曾做过国民军孙连仲的华北行辕、国民党傅作义的“剿匪”总司令部,新中国 成立后又成了八一学校,直到几年前一部《大宅门》热播,这里也应景儿变成了白家大院的宅门菜,虽然雕栏玉砌犹在,但成天烟熏火燎,朱颜不改是不可能的。不 过大宅门的威风气派,好歹还算留住了。
e世界里的动漫城
歇歇脚
淘的是科技 逛的是文化
“软件、游戏、VCD,都是高科技”,北大肄业生雪村当年在这儿练摊儿找到的创作灵感,您也不妨按歌索骥,什么e世界、数码城、信息港,全北京 乃至全中国找数码产品最全的莫过于这片儿了。而值得一提的是e世界里的动漫城,虽说规模不大,但有那么几家其专业程度有点东京秋叶原的意思。占据了中芯大 厦三层楼的上品优价,在北京几家outlets里也算货全的,只是别忘了:要淘尖儿货,最好周四午后来。
在这一智慧的高地找人类进步的阶梯,也从来就不是什么难事。出了海淀教堂,左手第三极,以体恤读书人著称,一块钱办个卡全场都八折,而且还鼓励抄书和坐在书架上看一天,这就更难能可贵了,最近这儿还有港台原版图书甩卖值得看看;右手中关村图书大厦则是以全著称。
吃喝玩乐在这儿也毫不逊色,除了坐拥金逸、美嘉两大影城,还有号称北京最便宜的KTV——17英里就猫在中关村图书大厦后面。想填肚子,蕉叶、 鹿港小镇、麻辣诱惑……几乎你能想得出的所有连锁美食品牌在中关村购物广场和新中关购物中心里都有分店。想吃别处没有的?如果嫌潮江春会所的潮州菜和白家 大院的宅门菜太贵,白家大院旁边的蜀味浓已开业十多年,虽然从未惊艳,但家常川菜的品质还都是有保障的。

  • 东四四条61号:一不留神,成了奥运四合院

东四四条61号:一不留神,成了奥运四合院
“基础好,做了奥运样板区”
有名的胡同九百九,其中住过名人的也不计其数。如此说来,北京城最有名的四合院肯定轮不上东四四条61号——这院子曾经的主人只是位汉奸的姨太 太,解放后作为逆产充了公。但如果要搞个人气最旺、流量最大的“超级四合院”评选,61号院八九不离十要当选冠军了。从奥运前到现在,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 市、区政府领导,从著名专家学者,到住在西城、海淀等区域的百姓,就连同住在东四胡同的街坊们,也都不住脚地到东四四条61号院来瞅瞅、看看。
这里搬进来贵宾?没有。出土了宝贝?也不是。除去那些已变做旅游景点的四合院名人故居,以及私人宅邸,多少年了,老百姓们早已习惯了在四合
院,准确说是大杂院里私搭乱建,挤着肩膀搬煤块过日子。而61号院的住户一个都没少,居住环境却比住楼房还敞亮。
宽敞的小院干干净净,当中是一个袖珍小花圃,月季、迎春争奇斗妍。旁边是一口老北京石头鱼缸、一棵老柿子树和一棵小玉兰树,分别种在院子的东北 角和西南角,前者等待着秋季的丰收,而后者则经历了落英缤纷,等待下一个花期。而小院四周,一水儿红镶绿的塑钢门窗,美观、尊重历史不说,还防盗;一水儿 的青砖灰瓦,磨砖对缝,仔细观之,嗬,其实后搭的小厨房和储物间也还在呢,只不过被巧妙“隐秀”了。
微缩的北京 “东富”的样板
秘境有秘史
微缩的北京 “东富”的样板
据说这奥组委当初相中驻扎在东四,是认为东四是北京形象的经典代表。而作为城中不多的几处完整的风貌保护区,东四三条到八条就是东四的代表。而这东四四条,更是其中的样板,因为它最符合老话“东富西贵”中“东富”的感觉。
从西口进入胡同,路南那座门牌号为86号的二层小楼颇为惹眼。虽然颜色素净,但中西合璧的造型非常独特。大门两侧的对联更是特立独行:“镜里人 是一是二,笛中意至妙至神”,二层则还有繁体大字“照相”、“洋货”,敢情这就是民国时著名的“恒昌瑞记”,虽然比不上同在东四的“四大恒”钱庄那般财大 气粗,但也堪称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浓缩版古典shopping mall。
它斜对面的85号院,那高高的台阶和硕大的抱鼓石倍儿有冲击力。仔细一数,光倒座南房就13间,墙上还有几个当年的马洞,一派大户风范。“这儿 清朝当过王府,到了民国倒腾给了大商人,日本人来了之后,又住过他们的特务头子。最后一个住在这里的大人物是大文豪、‘三家村’里的廖沫沙,现在是我们单 位宿舍”。
从西往东,一路看到最多的就是五福同寿、马上封侯等内容的精美砖雕和朱红大门上镂刻的“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对联。虽说中规中矩,但也体体 面面,而这也确实符合当年这条胡同户户小康、间或二三大宅门的旧况,那时四合院还没有成为大杂院。去年春天众多华语歌坛大腕明星录《北京欢迎你》,唱“我 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这句歌词时就是在东四四条录的镜头。
而这条胡同曾经住过的名气最大的那位,至今他的故居还沿袭了他的命名,只不过物是人非——作为刘罗锅之后第二个皇帝御赐可在内城置办宅子的汉 官,纪晓岚就把自己的“公务宿舍”置办在了如今的东四四条31号,从这儿上朝方便。至于宣武门外的阅微草堂,那是闲时写诗作画的居所。可后人却牵强附会地 把他在四条的宅子也“阅微”了。如今阅微庄四合院宾馆扩建了大门却封闭了空间,把内外交换系统完备的四合院变成了自我闭塞的堡垒。若是最不甘寂寞的纪大烟 袋再世的话,非得抓狂了不可。
85号院门槛再高,也不如胡同东头的1、3、5号院,而历史上这三座院子是一体的。咸丰朝的皇叔、礼部侍郎绵宜世代居于此,每一代当家人都比当 朝皇帝高一辈,这座宅子也因此落下了“皇上叔叔家”的官称。建国后,这里的主人同样德高望重,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楚图南一家还居于 此。不过,现在除了一张“谢绝参观”的告示和文保牌子,没人知道里面住的又是哪一位了。

“东四四条印象”不让南锣鼓巷
歇歇脚
“四条印象”不让南锣鼓巷
老年间说东富西贵,这富了之后就得先饱口福。东城自古就是美食发源地,从东来顺领衔的王府井,到麻小、烤鱼看家的簋街,后来又是中西合璧的南锣鼓巷。而如今新一代美食的根据地,其实已悄然转移到了东四四条。这条胡同里的大小餐馆的老板还颇有联合意识,组成了北京餐饮业的“欧盟”——四条印象。连 四条西半部的电线杆子上,都是“四条印象”的logo。
但联合的同时,每家店却依然个性十足。玖月坊的大厨据说是老板从俏江南挖过来的,环境也是个简易版的俏江南,特别小资,不吃饭的时候感觉像在酒 吧。萧湘味道酷虾则是以湘菜主为的私家小馆,各种虾的做法最出名。而茴记私家烤菜馆的特色是湖北烧烤,烤海鲜和各类烤菜备受大众点评网的追捧,店虽小却很 温馨,适合包场聚会。同样来自湖北的还有家连名字都没有的武汉热干面,倍正宗,6元钱吃到撑。而变脸烤翅吃完之后,真的能变脸,比变态辣又上了个层次。蚝 酷则火爆到必须提前预订,否则新鲜的湛江生蚝您就只能眼巴巴看着人家吃了。
胡同外的天地也不差,出胡同西口东四北大街上有家卤煮陈,超有名的老字号,10块钱一碗。旁边那家韩国小馒头,也是天天晚上排长队。除了吃,别 忘了东四北大街是20年北京外贸尖儿货的扎堆地方,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包括食草堂旗舰店在内的几乎所有潮店都在打折甩卖。眼尖且有时间的,逛完胡同再 过来看看,定会有收获。
More
龙须沟:老舍笔外新天地
北京最大贫民窟,沧海变桑田
1950年版的北京地图上,天坛以北有条细长的龙须沟,从天桥自西向东汇进金鱼池。可如今空有龙须沟北里、金鱼池中街等地名,却不见水域。而《龙须沟》里的 “小妞子”雕像,就手捧金鱼缸矗立一旁,注视着老街坊们在她当年没机会过上的好日子。
历史上金鱼池其实比现在要大得多,相当于整个金鱼池小区。金代建中都城时,在城南取土烧砖,窑坑积水后形成许多池塘,而这处池塘的水质最好,适宜金 鱼生长。因此,直至清代,这里都是饲养金鱼之地。直到上世纪初,清室衰落,上游龙须沟汇入城市污水和雨水后又无力整修,金鱼池也荒废成臭水坑,岸边也沦为 不折不扣的北京最大贫民窟。
府学胡同
如今二环内的闹市区,老北京的精华都藏在这里。其中位于东四附近的府学胡同当年可是风光无限。胡同西口有大名鼎鼎的顺天府学,今天的府学胡同小 学,当年其地位等同于今天的四中。顺天府学对面三十六号院相传为明崇祯皇帝田贵妃娘家田府,现为北京市文物局所用。胡同东口有段祺瑞任北洋政府总理时的住 所,现为北京市武警九支队驻地。
地址:东城区西北部,东起东四北大街,西至交道口南大街
陕西巷
知道陕西巷的人不多,但说到八大胡同,恐怕就无人不知了。这陕西巷就是当年的八大胡同之首。这八条位于前门外大栅栏商业区以南的相邻的胡同,可 是清朝民国年间“天下第一”的风月场。如今当年的青楼建筑早被改建为民居、商业店铺,唯有赛金花曾待过的上林仙馆还在,只是已更名为陕西巷宾馆,可供过客 们停留小住,顺便想入非非。
地址:大栅栏地区,南起珠市口西大街,北至铁树斜街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