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0日星期五

【北京印象】北京的第一批户口簿 Beijing's First Household Registration Book

1949年2月北京解放,市公安局在谭政文局长领导下,立即开始了打碎国民党反动警察机构、建立人民公安机关的工作。约5至6月间,市局统一部署, 市局治安处具体组织,各分局、派出所一齐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废除国民党警察局的户口簿,换用北京市公安局制定的新户口簿。在这项重大举措中,公益 印刷厂承担了新户口簿的印制任务。



50年代北京户口本

    户口史上绘新篇

    这次换用新户口簿具有历史意义。我国户籍管理历史悠久,古代有关户籍的正式记载最早见于秦献 公十年(公元前375年)。秦汉时期户籍调查统计已制度化,唐代则建立了尚书省、州、县、乡的户籍管理体系。户籍资料主要根据民户的“手实”,这是一种记 载本户人口姓名、性别、年龄以及土地状 况的专门文书,规定由各民户自填自报,且内容必须真实,因之称“手实”。可以说它是户口簿的前身,所不同者是它含有土地一项。明、清保持了前代户籍制度的 基本特征,由于它关系到民政、治安、财源、徭役、兵役等事务,历代封建王朝都十分重视。显然,那时的户籍管理,完全是为巩固封建专制政权而设的。1912 年清朝灭亡,封建时代的户籍管理随之结束。

    从1912年民国成立至1949年2月北京解放前的38年间,北京市先后处于北洋军阀、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政权统治之下,所属警察机构的户籍管理,成为他们压迫人民、镇压革命的重要工具。
    北京解放,市公安局初建,百事待举,废除旧户口簿,换用新户口簿被列为紧要任务付诸实施,标志着国民党的反动户籍管理已被彻底打碎,更标志着为人民服务的户籍管理从此奠基。这种户籍管理前所未有,它与历代的户籍管理有本质的区别。

    人民户籍为人民,几十万本新户口簿将发到备家各户,各个市民都会获得个人身份和居住地的法律凭证,这一切身的政治实惠,顺民意,得民心,为建立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换用新户口簿的过程,也是对全市人口调查核实的过程,可以说是解放后全市首次人口大普查,为搞好社会治安,为上级党政机关制定市政建设计划也将提供重要资料。

    承接印制任务

    新户口簿由公益印刷厂印制。这个厂隶属于市局行政处接管科。接管科负责接管国民党警察局和反动党团特务机构的房产、车辆、枪支、器材和其它物资,有干部二十几人,我是其中之一。

    接管科接管了三个印刷单位,即警察局印刷所,热河省党部印刷厂(热河解放前逃来北京)和军统局的三有印刷厂。后者移交给公安部,改 名京安印刷厂,前两个单位合二为一,成为北京市公安局第一个机关生产单位,科长派我去主持建厂和管理,商定厂名为公益印刷厂,其意在“为公谋益”。

    工厂初建时,职工30人,机器设备有16页、8页平板印刷机各一台,园盘印刷机2台,铅字8架,铸字机一台,裁刀一台。具有这 些机器设备,在当时本市的印刷厂中属于中等规模。厂址在东四南大街路西,临街有一栋二层楼,机房设于后院。工厂自负盈亏,财务独立核算,为了积累资金,增 添设备,也承接外部印件。

    作为机关生产单位,公益印刷厂承接了户口簿印制任务。户口簿的规格、样式由治安处设计报送局长批准。户口簿为16开本,有封面、内页,其外形类似一本杂志。这种印件的特点是印刷、装订工作量大,排字工作量小。

    治安处户籍科议定了户口簿的用纸、每本价格、第一批印数、交件日期,然后回厂与业务员、3个生产组(排字、铅印、装订)组长讨 论研究后决定:一、全厂集中主要力量印制户口簿,保证按质按量按期完成任务;二、暂停承接外部印件,此前已经承接排印的3本书按期交件;三、内部印件,保 证市局《人民公安》报按期出版,保证侦察处交印的4本密件继续排印,按期交件。在印刷户口簿期间,内部密件仍要承接,一般印件代为联系友厂印制。然后,召 开了厂职工动员会,讲清新接任务,生产安排和各人分工,特别讲了这次重要任务的意义。大家理解了印制新户口簿的意义后,热情高涨,纷纷表示决心,一定多 干、干好。在印刷户口簿这段时间里,职工每天一般工作12小时以上,铅印工人一班要干16个小时。刚刚解放的北京工人阶级在这次印刷工作中充分焕发了工作 热情。

    新户口簿开印后几天的一个上午,北京市公安局局长谭政文来厂视察,他看了车间生产,听了汇报,表示同意生产安排,又嘱咐:“要搞好生产,还要注意搞好保卫保密工作。”

    解决三个难题

    新户口簿印量很大。当时全市人口约180余万人(当时远郊八县尚未划归北京),近40万户,户口簿一式两份,本户和派出所各持其一,需印80万本,各派出所备用的数额尚未计算在内。由于印量很大,工期又短,在印制过程中遇到了三个难题。

    第一个难题是选购纸张。当时,平津战役结束不久,南方的解放战争还在进行,物资运输困难,工业产品缺乏。国营商业尚未建立,私营商 店控制市场。本市纸张市场情况则是品种少、存量小、档次低、价格高。以普通报纸为例,一令纸与一匹白布等价。在此情况下,选择户口簿用纸大受限制。

    我们选纸考虑两点,一是选用质地较坚固耐折耐磨者,以使户口簿经久耐用,不易破损;二是选用价格较廉者,以降低户口簿成本,减 轻市民的经济负担。总之,实用为主,美观其次。按此条件,从本市几家大纸店提供的纸样中,选了一种浅褐色的牛皮纸用作户口簿的封面,选了一种淡黄色的片艳 纸用作内页。这两种纸均是一面平滑一面粗,其档次属中档偏低。然而,当谈到购纸数量时便卡住了,由于用量大,全市几家纸店的存货加起来还不到一半。

    我们决定找造纸厂定购。北京当时有4家小造纸厂,其中3家或因产品不对路、或因原料不足不能承接定货。我去东直门外燕京造纸厂 (即现在的北京造纸总厂)接洽,得知市政府刚成立的一个企业管理机构接管了这个厂,经与接管干部商谈,告诉他这批纸张的用途,他当即允诺定货。此厂有生产 这两种纸的设备,现存原料甚多,立即安排生产,分几批交货,保证不误使用。双方议定价格,低于纸店之价。购纸的难题就这样解决了。

    第二个难题是印刷。本厂铅印组大小4台印刷机,机器转数固定,每日一班8小时,其印量也是固定的。必须印刷的报纸和书占去正常 班总印力的十分之四五。以十分之五六的印力印户口簿,在规定交件的期限内仅能完成百分之十五左右。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决定由每日一班改为三班,24小时连 续生产,换人不停机。铅印工自愿加班,又从社会上请来待业的铅印工做临时工,以补人手之不足。未料到的是,16开印刷机一度发生故障,停工修复占用一些时 间,出现了印数缺额,幸赖京安印刷厂紧急支援,帮印了缺额,才未影响下道工序的进度。

    第三个难题是装订。当时装订主要靠手工,本厂装订组承担装订的书已接近满负荷,装订几十万本户口簿需几十人,这些人操作需有场 地,半成品成品存放需有库房,这些,本厂一时无法解决。经研究决定,把户口簿的装订全部包给了一家私营装订厂,我们派专人去检查质量,了解进度,验收成 品。这个厂履行了承包合同,按期交了工。当我们把户口簿交给各分局时,我们便全面完成了印制任务。这时的心理仅仅用喜悦二字是不能形容的。

   时光茬苒50年,当年在公益印刷厂工作过的职工们,至今为在北京解放初期曾给全市人民印刷新户口簿而深感荣幸!



           王天文自家1953年登记的北京户口簿,这是建国以后登记造册的首批正式户口簿。

王天文近日在收拾家中杂物时无意发现了这本北京市公安局颁发的户口簿,上面清楚地登记着造册时间:1953年。该户口 簿用黄色牛皮纸印制,字体为繁体,首页为“户的登记”,写着家庭住址北京市南礼士路国务院宿舍平房51号,加盖东四分局观音寺公章。据王天文称,户口簿在更新时,旧的应交回,他家的旧户口簿也不知什么原因就留下来了。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