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日星期日

三条重点线路 玩转京西门头沟旅游

2012年3月23日,中华旅游沙龙与门头沟区斋堂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全国160家旅行社将向国内外游客推荐门头沟旅游,并重点推出3条旅游线路——爨柏线、马栏线、潭戒线。

路线一:爨柏线
三条重点线路 玩转京西门头沟旅游

概览:景区有青龙涧、黄岭西、有神奇的京西石头村-双石头,还有被誉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爨底下。

旅游亮点:京郊古村游
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柏景区,总面积46.6平方公里。景区以俊美的青龙涧为门户、突出山区民俗的黄岭西为驿站,途径神奇的京西石头村——双石头,抵达景区核心——被誉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爨底下,在景区的深处,还可以静心进聆听军户古乐——柏峪的老戏曲。
爨底下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群。古村依山而建,在以龙头山为中心的南北中轴线为对称,76套约700间精巧玲珑的四合 院民居,随山势高低变化,呈扇形向下延展,以放射形态,灵活布局在有限的地基上。村落整体布置严谨和谐,变化有序,俯瞰全貌形似元宝。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爨底下历史文化资源所带来的社会价值让深居山区的百姓开始认真反思。近年来,门头沟区由乌金经济向生态旅游经济转 型,斋堂镇、中坤集团联手挖掘斋堂的文化底蕴和沟峪资源,采用整合资源、打破村界的方式组建成爨柏景区。通过名村强村带动、反哺贫村弱村,把爨柏景区建设 成独具魅力的古村古镇,使爨柏景区形成沟峪旅游特色基地。
建成之后的爨柏景区,成为以古村落文化为代表的旅游度假休闲胜地。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政府分别授予: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具有旅游价值古村落、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等称号。
除了爨底下古村落,爨柏景区内的几个村庄各具特色。百姓人家——黄岭西村,山青、水绿、潭深,整体布局成“人”字结构。以农耕为主的当地村民勤劳朴 实、热情好客,保存了大量的旧式传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该村也以百姓人家为主题搞起了旅游,开办了化石展馆、生产农具展馆、生活物品展馆,建起了农家大 食堂,还组建了红歌演出队,让您在游览的同时既能欣赏红歌表演又能品尝地道的农家美食。
京西石头村——双石头村。双石头村坐落在京西古道旁,由沟内一对巨石而得名,该村形似凤凰双展翅。这里处处体现石头文化,正像歌中唱 到:“石碾、石臼、石头墙,石头顶上盖间房,石开山门迎远客,石头屋里娶新娘”。村内有鸳鸯石、姊妹石、双悬石、恋人石等多处奇石奇景,更有建于巨石上的 民间小宅,凸现这里的石文化。
军户古乐——柏峪村是典型的军户村,村北一公里处设有“天津关”(又名天井关),历代王朝在此设关建隘,派兵驻守。柏峪村的秧歌戏,素有戏曲“活化 石”之称,流传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秧歌戏演唱起来声调激昂、沧桑古朴,行腔节奏紧凑连贯,因其风格独特,素有“九腔十八调”之誉。早在2005 年,柏峪秧歌戏就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线路二:马栏线
三条重点线路 玩转京西门头沟旅游

概览:市级红色景区马栏村有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村里将建煤炭博物馆介绍煤的形成史和开采史;马栏村还铺设千余米旅游步道,有日月潭、通心湖等自然景观。
旅游亮点:红色游
马栏村位于109国道南侧,距斋堂镇政府5.5公里,村域面积16.34平方公里,现有村民397户,810人。
马栏村历史悠久,红色资源禀赋优越。坐落于该村的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是第一个由农民自筹资金筹建的博物馆。1997年7月7日开馆,同年 被北京市政府公布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2000年被列为市级国防教育基地;2008年成为北京市首批三十三家免费开放博物馆之 一;2010年被列为北京市廉政教育基地;2011年6月成为门头沟区第一个市级红色景区。
除了丰富的红色资源,马栏村煤炭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且煤质灰分小含热量7000大卡。据记载古代到北京的商船烧的煤都是来自马 栏。抗战时期萧克将军的《浴血罗霄》一书也是在当时的小煤窑里边完成的。改革开放后马栏村的煤矿达到22座,马栏村还将建立一座煤炭博物馆,用多种形式介 绍煤的形成史和开采史。
马栏村的水湖巷是纯天然自然景观,2011年村里自筹资金铺设旅游步道千余米,道路两侧建有多处日月潭、通心湖等叠水水面。另外,村内元代的龙王观音禅林大殿和古戏台已修缮完毕,推出具有创意的活动。

路线三:潭戒景区线路
三条重点线路 玩转京西门头沟旅游

概览:包括潭柘寺和戒台寺景区。潭柘寺建于1700多年前,比北京城建城还早800年。戒台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以“戒坛、奇松、古洞”著称于世。寺内建有全国最大的佛教戒坛,是我国佛教史上最高等级的受戒之所。
旅游亮点:古寺庙祈福游
潭戒线路是门头沟108国道沿线的重点旅游景区,著名的潭柘寺、戒台寺就坐落于此。
潭柘寺位于门头沟区东南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曾广植柘树,故名潭柘寺。该寺始建于西晋(公元265—317年),距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比北京城建城还早800年,故有“先有潭柘寺,后由北京城”之说。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殿堂随山势高低而 建,错落有致。现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中 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其建筑形式有殿、堂、阁、斋、轩、亭、 楼、坛等,多种多样。
寺内著名的千年银杏树“帝王树和配王树”、柘树、娑罗树、紫玉兰、玉兰、柏树等古树名木见证了潭柘寺的历史沧桑。寺外有安乐堂、上下塔院、东西观音 洞、老虎听经洞等众多的建筑和景点,宛如众星捧月,散布其间,组成了一个方圆数里、景点众多,的旅游名胜景区。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写联赞曰: “气摄太行半,地辟幽州先。”
戒台寺位于门头沟区的马鞍山麓,距京城35公里,东眺北京城,海拔300多米,占地面积4.4公顷,建筑面积8392平方米。寺内殿堂随山势高低而 建,错落有致,既有北方寺庙巍峨宏大的气势,又有江南园林清幽秀雅的情趣,既有浓重的宗教文化色彩,又有神奇秀美的自然景观,不仅是中国佛教一座著名的寺 院,同时也是一处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
戒台寺始建于隋代开皇年间(581-600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因寺内建有全国最大的佛教戒坛,民间通称为戒坛寺,又叫戒台寺。
戒台寺夙以"戒坛、奇松、古洞"而著称于世。戒坛肇建于辽代咸雍五年,与福建泉州的开元寺、浙江杭州的昭庆寺的戒坛共称为"全国三大戒坛",而北京戒台寺的戒坛规模又居三座戒坛之首,故有"天下第一坛"之称。是中国佛教史上最高等级的受戒之所,虽历尽沧桑,仍保存完好。
戒台寺的古树名木甚多,仅国家保护级古树就达88棵,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古松。这些古松或经人工修整,或自然天成,经过了千百年风霜雪雨的磨砺,形成 了各种奇特的造形,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活动松、自在松、九龙松、抱塔松和卧龙松,合称戒台五松。每当微风徐来,松涛阵阵,形成了戒台寺特有的“戒台松 涛”景观。
戒台寺的后山为石灰岩构造,亿万年来在雨水的侵蚀下,形成了许多天然溶洞,洞中的石钟乳和石笋构成了千奇百怪,美不胜收的造型,"有龙跃、有鱼游、 有狮坐,石乳所凝也",给人们留下了无数神奇的传说和美丽的遐想。这里的部分山洞曾经过人工修整,而建成石窟寺,是当年寺内部分高僧静修的地方。
此外,在戒台寺一侧,是刚刚新建的定都阁风景区。定都阁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海拔680米的定都峰,已于2012年主体完工。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高33.9米,共6层,地下一层,地上高度为33.9米,其中有2个暗层,外观看为3层。
定都阁为仿古造型,由多个歇山式组合成复合屋顶,每层檐下施单翘单昂五踩斗拱,逐层收分,配以外挑之平座走廊。因其地处长安街西延线西端的定都峰上,故名为定都阁。
“古峰定都城,新阁耀长安”。长安街西延线之端的定都阁,与东端通州大运河遥相呼应,形成“东有大运河,西有定都阁”的北京核心文化新景观,成为区域新地标性建筑,并为门头沟区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建设首都国际高端山地旅游文化度假区增添光辉的一笔。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