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欣赏杨柳烟的时 节。 萌发的新芽连接成淡绿的云烟,让北京立即改头换面。
换了春装,骑单车慢逛北京是不得不考虑的享受。
谁敢说春天不诱惑人呢!
跟随我们,去最北京的胡同和街道,
别像游客那样走马观花。
骑上单车,带上眼睛、耳朵还有笔记本
钻进北京,才能体会到这个城市的味道。
去看,灰色的砖 、残存的彩绘,怎样和落地玻璃搭成绝配;
去听,胡同里的叫卖声,和着偶尔飘出酒吧窗外的Jazz。
有时候脑子里灵光一闪就迸出几句感叹,这些语言不记录下来,你会觉得可惜。
现在要说哪几处地方最能代表北京,几乎很难给出答案。紫禁城脚下、琉璃厂、南锣鼓巷还是三里 屯?似乎都不是令人满意的选项。
老北京在大槐树的树荫下有了摩登气息,胡同尽量保持低调、安静的气氛,让城里来来往往的人不断 给它新的诠释。越商业的地方越易失去它的吸引力,反而是那些和环境融合、悄悄藏匿起来的店面得到垂青。
7条道路,一种相似感。逛前得先感慨一下“越中国越国际”的说法。分布在北京内城东南西北的这几条街巷,有浓厚的本土味道,也都有中国传统物质 文化遗产的痕迹。古建筑、胡同、古树还有四合院,哪一样不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这些地方又或多或少被商业化了,反复前来光顾的客人让它们经历着同样的被改造的风险。
修缮、改建、重建——越逛越有一种说不清楚的失落感。有人说,爱情就像沙子,越想抓紧,撒得越快。这些街的味道,也有如爱情。
国子监
商业气氛: 逛客成分:50%老外,40%游客,10%文青
让人不由心生崇拜的圣地。它过去叫成贤街,名字很有书卷气。街面宽敞,国槐荫蔽,里面的国子监和孔庙既是文物保护单位,又是会合国际设计师一同 打造的高级会所。雍和宫的香火熏得这里颇有仙气,情不自禁地要在这儿怀古并且做梦。
东四四条
商业气氛:逛客成分:50%80后吃客,50%外地游客
逛进市井的东四四条,灰墙夹成的胡同,很窄,近乎没有文物遗迹,美食是这里新的王牌。东四四条在做“东四印象”这个招牌,但还算不上火热。老居 民居住风貌保持得挺好,有热闹也有安静。
南池子
商业气氛:逛客成分:50%老外,50%天安门游客
能看见故宫角楼的大街,宽宽敞敞,阳光甚好。 没有什么热闹的商业气氛,高档餐厅都在门前摆小小的牌子,中英文对照,外国客人较多。咖啡小馆也没有显著的招牌,客人不多,但都呆很长时间。闭门经营好像 是不约而同的习惯,他们招徕常客和慕名而来的远方客人。
南锣鼓巷
商业气氛:逛客成分:50%老外,40%外地游客,10%学生
被疯狂开发,极尽利用全部空间。一个小角落都能做成店面,章鱼丸子,还有法式吐司坊,巴掌大的地方站了密密的等待食物的人。咖啡馆也背挨着背坐 满了张望人群的咖啡客,像巴黎街头那样,不计较拥挤,一口一口啜下烫咖啡。是很挤,是很功利,是很商业,但是没办法,她就像表演系的姑娘脸上浓厚的妆,有 点假但妖艳诱人。
烟袋斜街
商业气氛:逛客成分:30%老外,70%后海游客
到了晚上就灯红酒绿,从后海走来的客人会一间间地逛这些小店。搞的是创意主题,但和南锣相比,不会只看见火柴、火柴和创意火柴,来自台湾的品牌 小店小资味道浓厚。当你觉得创意终有一天要山穷水尽的时候,烟袋斜街会给你点希望。
钟楼湾胡同
商业气氛:逛客成分:20%老外,80%装小资
并不成气候的钟楼湾酒吧群,不乏有让人惊喜的迷你小馆,临街的窗户向外推开,窗内是大杯的热巧克力,窗外是给鼓楼做前景的树枝。安静又颇有些性 格的钟楼湾,从来没学会模仿恶俗的商业气,本分经营着的小店,哪一天才能尽人皆知?
琉璃厂
商业气氛:逛客成分:20%老外,50%书法爱好者,30%好奇者
重新修建之后,琉璃厂成了世俗的商业街,全是旅游纪念品,全是好奇惶惑的外地人。除了一直受人尊敬的荣宝斋、中国出版社,瓦新的灰砖墙和猩红的 中国传统建筑显得刻意甚而劣质,和西安著名的书画主题街“书院门”相比,颇有些产品重复的相似感。